“劳有所得”稳增收
近日,在贺龙元帅故里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,来自陈家院村100多位茶农领到了采茶工资,这些年龄在60-80岁的老人们,手捧着现金和奖励物资(自己采的茶叶制作而成的茶叶产品)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!
给茶农奶奶发工资、又发家乡茶的企业,是张家界万宝山茶业有限公司,公司负责人刘珍元介绍,采茶季里大部分茶农都能赚到6000多元,最多的可以拿到9000多元。这段时间,企业将今年3-6月份90多万元采茶工资,陆续发放到与企业合作的陈家院、银杏塔、小阜头、水田坪、土南溪、赶塔、枫坪、泉峪、长坛坪(移民村)9个村的1000多位茶农手中。
“老有所得”心欢喜
“手捧现金”是茶农奶奶们的朴实心愿,一是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张张钞票,实实在在,心里踏实;二是家门口就能赚到钱,想怎么花就怎么花,有种“老有所为,老有所得”的感觉。为了茶农们这些实际需求,企业做了很多用心的安排,用几张银行卡分几批次取到钱,还准备了奖励物资茶叶和点心,让老人们和家人一起分享劳动的成果。
不只采摘茶叶,日常参与复垦茶园、人工拔草等工作,茶农奶奶们一年可以赚到1万多元,山区百姓这几年依靠大山里的茶产业脱了贫,有了稳定的收入,开心的笑脸也越来越多。
张张笑脸的背后,是企业对初心的坚守
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之一张家界桑植县,土地依旧,薪火相传,万宝山茶业掌门人刘珍元,从事农业工作有50多年,从小听着先辈的革命故事长大,对于家乡和“三农”有种深厚的情结,“特别想给生养自己的这块土地做一些事儿。” 最初看到茶叶是能够让老百姓增加收入来源的好产业,就有了 “做好一杯好茶”,发展家乡好物,带动农民致富的心愿。
2012年,退休后的刘珍元带着6名下岗职工组建合作社,选择600—1000米的高海拔地区洪家关白族乡,租赁闲置土地种植白茶,从选址到栽种、培管、采摘、加工,纯手工按照有机绿色标准。在刘珍元带领下,荒山变茶山,桑植白茶的种植从零散到规模。为了更好地对接市场,把合作社更改为张家界万宝山茶业有限公司,采用企业现代管理“公司+基地+农户+村集体+合作社”运作模式,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从事茶叶种植、加工、销售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省级龙头企业,国家级生态农场,目前拥有3个茶叶加工厂,面积达3000多平米,具备年产3000吨茶叶加工生产线三条,现有万亩高海拔绿色生态茶园,其中银杏塔红色茶旅基地1600亩。
企业在选择品种上严格把控,现种植有“黄金茶1号、碧香早、龙井43号、槠叶齐、白毫早”等品种,形成1.5万亩的规模,是桑植县自有茶园面积最大、品种最全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,使昔日的荒山,变成了“茶海”。在洪家关白族乡银杏塔、小埠头、水田坪、陈家院等9个村全乡覆盖。带动3001人从事有机茶种植,因茶致富,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,乡亲们80%盖上了新房子,茶产业已成为该乡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。
“地是刮金板啦,山是万宝山呢,树是摇钱树,人是活神仙……”随着红土地与绿产业的有机融合,革命老区产业优、茶农富、生态美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。在湖南省茶业协会茶学专家们的智力支持、关心鼓励下,企业依靠科学管理打出品牌,产品也屡屡获奖,先后荣获99“湘茶杯”金奖,“三鹤园毛尖茶”“金荆红红茶”“桑植白茶”荣获2016第八届湖南茶业博览会“茶祖神农杯”三项金奖。其中“桑植白茶”“三鹤园毛尖”“洪家关绿茶”“金荆红红茶”均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,已销往全国各地,公司也跨入“湖南省省级龙头企业”行列,同时获得湖南省2018-2019年“千企帮千村突出贡献奖”殊荣。
近年来,桑植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依靠特色优势自然资源,大力发展桑植白茶产业,形成了“一主多特”的产业发展格局。张家界市委书记刘革安、县委书记曹飞、县长梁高武都十分关心白茶产业,多次深入茶产业一线调研指导。桑植白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,成为了张家界经济发展的金色名片。
茶农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茶叶产业发展最好的答卷
近日,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古丈县调研湖南茶产业中指出,要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富民强县产业,做好“茶叶”文章,形成多品种精深加工、多环节综合利用的茶叶产业链条,提高产业附加值,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群众持续稳步增收。
落实省委书记沈晓明古丈讲话精神,如何千方百计抓实促农政策,带动群众持续稳步增收?
刘珍元信心满满地说:“党的乡村振兴好政策好产业,给农民带来红利,我虽然70岁了,但一定会带领茶农,守住脱贫攻坚成果,借力乡村振兴,进一步做大品牌,依托有机茶园,“联农+带农+富农”,让茶产业铺就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,用心做好一杯湖南好茶,让茶农们常常绽放笑脸,因为茶农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就是茶产业发展最好的答卷。
来源:湖南茶业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